留学生回国

权威数据发布!想不到留学生回国后竟然…

8月19日,全球化智库(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与智联 招聘共同发布《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多项关于中国留学生回国的数据囊括其中。

对于归国留学生来说,就业是非常关注的一点,根据报告42%的海归能够在归国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40%的海归能够在1到3个月找到工作;需要4到6个月的占比为13%;需要6个月及以上的占比仅为5%。

与2017年的调查数据相比,1个月以内找到工作的海归比例提升了10个百分点,同时,需要6个月及以上求职时间的比例下降了6个百分点,说明海归在国内就业市场的竞争力有一定提升。而这份权威报告中给出的数据,不止就业这一项:

1. 90后成为海归主体占比高达55%

《2018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中,2,190份有效问卷显示,新生代海归群体中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生于85-95年之间,其中90后为主体,占比高达55%,年龄区间在23-28岁。每年有60多万留学生出去,有50多万留学生回来,现在回来的90后,甚至95后,呈增长的态势。不仅有留学潮,还有海归潮。中国留学生的这种“大进大出”,形成中国独特的人才环流现象。

2. 出国读本科的人越来越多

由受调查海归群体的学位、学历看来,硕士学位占比高达56%,学士学位占38%排在第二位,而博士学位、专科和其他占比各约2%。与2017年相比,硕士学位占比下降了6%,而学士学位(本科)占比上升了7%,这说明选择出国攻读本科的人数在增加。

3. 大多数人的留学目的国是英美

从留学国家/地区分布占比情况看,留学英美的人最多,占比分别为19%和18%。其中,女性更青睐英国,占比高达22%,其次是美国;而男性更青睐美国,21%的男性留学生选择赴美留学。而留学主修科目调查显示,占比最高的学科是经济学与商学类,达到43%。金融反超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再次成为最主要的海归就业领域。

4. 国内就业前景吸引留学生回国

大家都记得“海待”这个称谓,指归国后找不到工作而待业的留学生。但该报告显示,95%的海归都能在归国后的半年内找到工作,国内的发展前景对留学生们更具吸引力。在出国留学的主要原因中,76%的海归是为了“体验他国文化、生活,丰富个人阅历”,而“计划未来在国外发展”的比例相对较低。

由这份报告可以看出,留学归国后就业前景依旧向好,选择出国留学,吃的苦都有意义。我们本也不寄希望于留学这个光环本身去改变自己的人生,留学本身的意义,也许仅仅在于提供了一个改变自己的机会。在这段奇妙旅途中,求真教育愿助你一臂之力。

美国大学招生官

美国大学招生官给自家孩子的建议,超实用

《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曾采访了一些在职的美国大学招生官 ,听听他们作为家长在申请方面的独特视角,他们会给出怎样的建议呢?通过他们自己孩子的申请过程,这些招生官究竟有哪些独到的见解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美国大学招生官给自家孩子的实用建议

▌麻省理工学招生和学生金融服务主任:Stuart Schmill

我告诉我的学生以及我自己的孩子他们不需要上所有的有难度的课程。你需要挑战你自己,这对一部分学生来说意味着上高级课程,不过也意味着上一些最适合自己的高级课程。

Schmill提到,申请者不需要在所有领域,比如艺术、音乐、体育等都有所涉猎。麻省理工大学还有其他的具有竞争力的学校都希望看到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的质量而不是数量。

Schmill给出选择课外活动的建议是:课外活动应该是基于自己真实的兴趣开展。如果你的课外活动内容不能帮助你的大学申请,那么你还会继续做这件事吗?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你可能并不应该继续做这件事。

▌范德堡大学录取和助学金办公室主任:Doug Christiansen

Christiansen说大学申请给了学生自主决定人生重大问题的机会。作为家长我们清楚地知道孩子们不可能被所有他们申请的学校录取。

我建议学生们在申请结果公布之前,对申请这件事还非常积极的时候把所有的申请都完成。当你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即使结果令人失望,也不会遗憾。

当学生收到拒信的时候,有的家长甚至会对学校感到愤怒,就像最终给了录取信的学校是学生勉强想要去的学校一样。然而这个时候,你应该告诉你的孩子:这不是适合你的学校,没有录取你是他们的损失,你很棒,为什么不向前看呢?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生注册管理办公室副主任:Youlonda Copeland-Morgan

社区服务一直是我教育孩子的重点,我们希望培养他们对社区的责任感:他们有责任让这个社区变得更好,他们也要学会回报社会。

我们常常和我们的儿子讨论展现领导力的机会,我觉得父母需要在这个方面给孩子更多的指引。

我们常常问孩子:你认为你在哪些方面可以帮得上别人的忙?你在学校表现怎么样?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吗?你认为你的领导力可以在哪些方面体现出来?你很久前就加入这个团体了,现在你愿意做哪些行动展现你的领导力呢?这些都是能为大学申请增色的地方。

▌佐治亚理工大学本科录取办公室副主任:Laura Simmons

作为一位招生官,我给孩子们的建议是在暑假里在加油站或其他地方兼职工作赚点钱。我不在乎学生在暑假做了多么特别的事情,我在乎的是学生通过他们做的事情获得了哪些成长。

我见过很多学生做出非常棒的研究,这当然是一件很好的事。我也见过一些学生,包括我的女儿,每个暑假都在游泳池担任救生员。无论是做研究还是做救生员,他们都能从这些事情里面学到很多。

大学里有很多专业,如果学生的背景和一些专业完全没有联系,那么我们就很难预测学生在这个专业的学习是否会成功。其实很多经验都能在学校的活动中获得。比如我的女儿对新闻通讯很感兴趣,她在学校里就常常练习写作,所以我们觉得她不需要在暑假再过多地做这件事了。

▌宾州州立大学本科招生办执行主任:Clark Brigger

我告诉我的孩子不要等到截止日期才上交申请。我们家有一个规定,如果孩子们在劳工节(9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之前完成了申请,那么这些学校的申请费都由我支付。但如果他们在这之后才完成申请,那么他们就要自己负责支付申请费。

尽早准备好申请材料能减轻高三学生的压力。我希望他们能兼顾学业和课外活动,我更希望他们能够享受高中的最后一年。为什么要用最后一年全部的时间来纠结申请这件事呢?作为一个招生官,每当截止日期临近的时候,我们都会收到一大批申请——通常喜欢拖延的申请者都会在截止日期快到的时候才递交他们的申请。

但实际上,早申请是有很大的优势的。仔细想一下,招生官需要阅读成千上万的申请和文书。如果你的申请早一点递交到了招生办公室,招生官可能怀着更轻松更愉悦的心情来阅读你的申请。

求真教育寄语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摸清了招生官眼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和一些“小套路”,并且认清自己的优势,才能在申请中体现出120%的效果,从而向自己的梦校迈出一大步。求真教育成立于2007年,专业的申请团队帮助无数学生进入美国名校,欢迎免费咨询求真教育顾问老师,向梦像踏进一步!

野鸡大学

大盘点!那些披着“野鸡大学”外衣的美国名校

野鸡大学是我们申请学校时都需要避免的,而留学生们免不了被问这 样的问题:“你在国外读哪所大学?”这时有的同学就会回答:“我读高露洁大学”、“我读德州农工大学”、“我读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我读唤醒森林大学”。而最让人恼火的,就是自己的学校明明位列全美Top 30的高位,但却因为名字取得太奇葩,而被误会为是野鸡大学。

嗯,好像没什么不对?这些大学我们了解就觉得没什么,但要是初次听说,总有哪里不对劲。跟别人说起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时,经常会被问“芭芭拉跟巴啦啦小魔仙有什么关系吗”、“你们学校的人是不是都是仙儿”。今天,求真小编就来带大家盘点一下那些被名字耽误的好大学。

野鸡大学

盘点那些被名字耽误的好大学

▌加州大学各个分校

提到被名字耽误,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加州大学系统的各个分校。网上有个关于加州大学的段子:HR:“你是美国留学生啊,哪个学校毕业的?”求职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R:“我们是大企业,不要分校的。”

敲黑板啦!加州大学系统下有各自独立管理、运营的10所大学,系统中所有的学校除了所在地名的部分名字一样,名字都叫做加州大学xx分校但并不是分校,它们也没有总校啊。所以有的机智的宝宝说,以后别人问起在哪个学校,就说自己是加州大学的就好了,说自己是某分校的还被问为什么不去总部。

▌高露洁大学

因为跟高露洁同名,经常被译作高露洁大学;没错,就是牙膏那个高露洁,一毛一样的英文。每次提起这所大学的时候,他们都以为我在搞笑。虽然名字都和高露洁公司创始人威廉·高露洁有关,但现在真的和牙膏、牙刷没有半点关系。科尔盖特是正经大学啊!

▌德州农工大学

又是一所逃不过被黑命运的学校,自带乡土气息不说,跟蓝翔还有异曲同工之妙。大多数人听到德州农工大学的时候,内心os都是:“这啥?蓝翔亲兄弟吗?”而山东的朋友们会说,我们山东的好学校都在济南和青岛,德州除了扒鸡,商校和师范还算不错,德州农工大学应该不怎么样吧。

▌西北大学/东北大学

西北大学和东北大学,咱中国也有,而且还都不错。一个被误会是来自大西北的西北大学,还有一个一听就觉得是东北那旮瘩的东北大学。西北大学真的不在祖国的大西北,东北大学也不在东三省。

▌维克森林大学

音译:韦克福莱斯特大学;意译:为维克森林大学;破罐破摔版:唤醒森林大学

虽然名字很迷,但维克是一所极富盛名的综合性研究大学。因小班制精英教学体制,维克森林也被称作“南哈佛”、“南方达特茅斯”。连续21年位列全美大学综合排名25名左右。

野鸡大学

求真教育寄语

其实还有不少学校都因为不会起名字而被误认为是“野鸡大学”,也有不少“野鸡大学”打着名校的幌子招摇撞骗。人不可貌相,学校不能只看名字,好学校不管叫啥都是人见人爱的学校,更重要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所。在“真假难辨”的时候,机智的你一定会选择选择向专业留学机构咨询,求真教育值得你Pick!

大学申请费

那些年,我们交的大学申请费都去哪儿了?

大家都知道申请美国大学要支付大学申请费,几乎没有免费 申请的学校;而各种 申请应用程序允许同时申请多所学校,为了增加成功率,同学们申请十所八所都是正常。而美国各高校不管你是学霸还是学渣,都欢迎申请,人数越多越好,各高校都在宣传“欢迎报考我校”。

每到申请季,耶鲁、布朗、哥大等美国高校都会广发邀请函争抢着让学生申请他们学校。耶鲁每年大约向八九万学生发出邀请信,却仅录取2,000名左右学生,就像是发了宴会邀请函却在当天紧关大门。而现在名校间又掀起一股“降低申请门槛”的风潮,考试不要求,分数不看,只要求综合素质;看似有利于申请人,其实没有什么作用,录取率并不会提高。

大学申请费

名校这么做大体是这两个原因:

1. 创收(增加经济收益,薅羊毛)

2. 拉低录取率,在排名战争中取得优势

我们肉眼可见,每年Offer季的新闻标题都是“顶尖名校某某整体录取率持续降低,竞争异常激烈”。申请人基数大,拒绝的人多,录取率就会逐年降低,这样大学在口碑上、排名上就会上升,将吸引更多学生,同时收到捐款的几率也会增加。

而在创收这方面,UCEazy的研究数据显示:哈佛大学每年都会从拒绝的申请中获得近$300万美元的毛利润。UCEazy这项研究包括了全美$600多所公立和私立大学,统计了新生的申请资料之后发现:大学每年都能从拒绝大学申请中获得超过$2亿美元,其中很多都来自不合格或者没准备好的学生。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被拒申请费总额:$5,367,180
申请费总额:$6,488,300
申请费:$70

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

被拒申请费总额:$3,632,130
申请费总额:$3,824,730
申请费:$90

波士顿大学(Boston University)

被拒申请费总额:$2,952,800
申请费总额:$4,382,480
申请费:$80

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

被拒申请费总额:$2,930,205
申请费总额:$3,137,435
申请费:$85

申请大学费用

这些数字有些吓人,但我们要知道,藤校就是有这么多人申请,录取率也低得可怜,残酷又真实。事实就是,学生申请的越多,学校越喜闻乐见,既能增加收入,又有了逐年降低的“录取率”当招牌,名财两收。不过另一方面,学校在收取申请费用的同时也的确付出了相当的时间、人力与物力,收取费用也有其合理性。这就要求同学们的申请材料能够对得起付出的精力和申请费。

求真教育寄语

同样条件下,学校会选那些展现了足够的实力和渴望的申请者。这是毋庸置疑的,在“广撒网”的同时,保证申请的质量就尤为重要。所以申请一定要用心,大家都是第一次申请,还是专业的留学机构更让人放心。求真教育深知个性规划和量体裁衣的重要性,用我们的专业,助你圆梦Dream School!

留学生安全 ,美国高校仍在寻找这问题的答案

留学生安全一直都是广大留学生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而近阶段性侵丑闻频发,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演艺界还是学术界,社会上类似案件从未停止。连美国这个女性保护已经相对发达的国家也不例外,从年前愈演愈热的MeToo运动,到今年爆出的南加大性侵案件,到近期摩根·弗里曼的性丑闻,太多危机潜伏在了我们身边。

7月24号,被誉为“乙肝斗士”的公益圈大佬雷闯性侵女志愿者的事件火爆全网。7月25号,又有匿名者发布《章文,停止你的侵害!》这篇文章,爆料知名媒体人、中国百大公知分子章文涉嫌性侵。而目前就任于《新周刊》副主编之职的知名作家蒋方舟更是实名爆料,她也曾经被章文侵犯过。

但当网友们纷纷指控公益圈、演艺圈,感叹着MeToo反性侵公益组织在中国快速成长的同时,我们别忘记MeToo组织是从美国起源的,更多没被曝光的性侵事件发生在校园。而美国高校的性侵事件,与中国留学生们密切相关。每年,全美有超过100所大学发布10起以上的性侵案通报。

留学生安全

2014年,华盛顿邮报的一项调查列出全美校园性侵案数量最多的学校排名,其中,布朗大学上报了43起,达特茅斯学院有42起,哈佛大学33起,斯坦福大学26起。全国更是共计有将近4000起校园性侵案件。而这些还不是确切数字,因为出于羞耻感,大部分的受害人会选择沉默不语。只有不到5%的女性大学生会向学校或警察报案。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女儿杰西卡·拉德在TED演讲中提出:我们不应该生活在一个绝大部分性侵者都可以逃脱惩罚的世界。她说:20%的女性和1/13的男性将会在美国大学生涯里的某一时刻遭遇性侵。但他们中不超过一成会向学校或者警局报案。而这些敢于报案的人,平均要等待11个月才会去举报。所以,她希望打造一个匿名举报系统来帮助这一群体鼓起勇气发声。

《纽约时报》撰文:大学赖以生存的两个基本条件是争取投资和提高声誉,多数高校压制举报的重要原因仅仅是“性侵事件会给学校声誉带来不良影响”。是时候全面整治教育系统了。

求真教育寄语

在性侵这件事情上,留学生群体未必能幸免。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度,我们作为弱势群体更难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很高兴看到高校正在逐渐重视这一问题,但各位同学在留学生活中依然要提高警惕,牢记留学安全常识,安全第一,将遭受性侵害的危险降到最低。